“在他心里,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開創(chuàng)祖國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荊斬棘,把智慧鍛造成階梯,留給后來的攀登者。他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范?!边@是2007年感動中國組委會授予錢學森的頒獎詞。歲月不居,今天是錢老誕辰112周年。對祖國航天事業(yè)來說,他是偉大的先行者,帶領老一輩航天人劈荊斬棘幾十載,開創(chuàng)了中國航天史上的一個個奇跡。這位“中國航天之父”在航天事業(yè)創(chuàng)建及發(fā)展過程中,不僅奠定了豐富的理論基礎和先進的航天技術,還提出了代表中國特色和使用習慣的航天名詞。今天,我們一起了解。
錢學森為學生授課
導彈
● “外國人能搞,中國人也能搞”的“導彈”由錢學森提出。1956年,錢學森回國后不久,開始籌建我國的航天事業(yè),起草了《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yè)意見書》。當時還沒有“導彈”一詞,同時為了保密,錢學森用“國防航空工業(yè)”代替了“火箭導彈”。導彈最初的中譯名有三個:分別是“火箭武器”“可控火箭”和“飛彈”。錢學森細細考究起來:“火箭武器”顯得太籠統(tǒng);“可控火箭”只是說明飛行中的火箭可以控制,并沒有說明火箭上裝有彈頭爆炸物;“飛彈”只能說明“彈”會“飛”,沒有表達出可控的意思。
針對當時國內報紙把導彈翻譯成“飛彈”的情況,錢學森在一次演講中說:“我想最好把飛彈改成為導彈。所有的彈,不管是炮彈、槍彈都是飛的。我們講飛彈與炮彈不同,就是它在飛行過程中是有控制的,或者是有制導的,讓它去什么方向是在控制之下,所以叫導彈就比較合適一點?!?/p>
錢學森對于科學名稱的中譯名反復推敲,相當嚴謹。他首創(chuàng)的“導彈”一詞,說明了兩層含義,既表示可以遙控,可以引導,又表明是一枚炸彈。
中國人有了自己的導彈
航天
● 我們熟悉的“航天”一詞從何而來? 在錢學森提出“航天”一詞之前,國內把航天器在大氣層以外的航行、探測等活動,稱之為 “宇宙航行”,簡稱“宇航”。但他認為,人類在宇宙空間的飛行活動,在很長的時間內只限于太陽系內,將之稱為“宇宙航行”未免有些夸大。經多方綜合考慮,1967年9月11日,錢學森在返回式衛(wèi)星方案論證會開幕式的講話中,首次提出了“航天”這個新名詞:“人類在地球大氣層之內的飛行,叫作‘航空’,在地球大氣層之外的飛行稱為‘航天’?!彼€說:“我提出‘航天’這個名詞,是受到毛主席的詩句‘巡天遙看一千河’的啟發(fā),是毛主席‘巡天’一詞的延伸?!边@一提法被大家普遍認同并接受。
1982年5月4日,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3次會議決定,將“第七機械工業(yè)部”改名為“航天工業(yè)部”,標志著“航天”這個詞被國家最高立法機關采納。后來,錢學森又將“航空、航天、宇航”三個技術名詞的范圍進一步界定為:把在大氣層內的飛行活動稱為“航空”;把大氣層以外,太陽系以內的飛行活動稱為“航天”;把飛出太陽系,到廣袤無垠宇宙空間的活動稱為“宇航”。
此外,錢學森還首創(chuàng)了“星際航行”一詞。他在《星際航行概論》中詳盡論述了行星之間以至恒星之間的飛行。
錢學森編著的《星際航行概論》
航天員
● 提到“航天”,就不難想到“航天員”。上世紀60年代蘇聯(lián)與美國正在進行太空競賽,兩國對赴太空執(zhí)行任務的人的稱呼都有所不同。1961年,尤里·加加林乘坐東方1號宇宙飛船成功進入太空后,蘇聯(lián)率先將宇航員的英文名稱定為“Cosmonaut”(Cosmic在俄語中意為“宇宙”),直到今天這個詞依然特指俄國宇航員。
1962年8月24日發(fā)行的時代雜志。封面人物為俄國宇航員尼克諾耶夫和波波維奇,使用了“Cosmonaut”一詞
美國新造了個名詞“Astronaut”(Astro在希臘語中意為“宇宙、天梯”),與Cosmonaut并無本質區(qū)別。但兩國都固守自己的名詞體系,對別國航天員使用音譯的譯法來指代,以示區(qū)別。在翻譯成中文后,被稱為“太空人”或者“宇航員”。
NASA官網對宇航員的稱呼為“Astronaut”
而中國“航天員”的稱呼則來自于錢學森的定義。當時國內曾有人提出叫“星際航行員”,有人建議稱“宇航者”。1970年7月14日,中央批準“即著手載人飛船的研制工作,并開始選拔、訓練航天員?!卞X學森建議:“我們還是叫‘航天員’,因為我們有天、海、空的領域劃分,這樣稱呼比較規(guī)范。‘航天員’是指駕駛載人航天器和從事與太空飛行任務直接有關的各項工作的人員。它既與航天地面工作人員相區(qū)別,也與乘坐航天器進入太空的其他人員相區(qū)別,就像飛行員與航空地勤人員、乘客相區(qū)別一樣。”事實證明,錢學森提出“航天員”這個稱呼不僅符合我國航天科技和載人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情況,也符合漢語習慣,讀來朗朗上口。
2003年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發(fā)射,楊利偉成為第一位造訪太空的中國人。2004年春節(jié),楊利偉跟著載人航天工程的負責人一同去看望錢學森,錢學森親切勉勵他:“你們現(xiàn)在干成功的事情比我干的要復雜,所以說,你們已經超過我了!祝賀你們?!?/p>
神舟五號飛船發(fā)射成功后錢學森親筆題寫賀詞
此后,航天員大隊形成了一個不成文的規(guī)定:每次載人航天任務圓滿完成后,執(zhí)行任務的航天員都會去看望錢學森,聆聽教誨,這個默契一直延續(xù)到錢學森與世長辭。
楊利偉看望錢學森
大千宇宙
浩瀚長空
全納入赤子心胸
驚世兩彈
沖霄一星
盡凝鑄中華豪情
如今這位先驅開拓的事業(yè)正闊步向前
緬懷錢老
致敬每一位
為國奉獻的民族脊梁
來源:中國載人航天
歡迎掃碼關注深i科普!
我們將定期推出
公益、免費、優(yōu)惠的科普活動和科普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