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中國科普資源名錄網!
大賽
積分商城
會員登錄
注冊
首頁
資源名錄
知識
自然
生活
人文
天文
軍事
科技前沿
航空航天
視頻類
安全
音頻類
其他
我的科普行
海洋
有趣的天文奇觀
一句話科普
活動
研學營/冬夏令營
公益科普
團體定制
進學校
科普大講堂
嘉年華/集市
科普課堂
進基地
科普產品
少年博物
科普小講師
桂深科普
進基地
數字科普
線上課程
科普師
游樂園
有趣的天文奇觀
比賽
科普書籍
資訊
科普新聞
科普成果
科普活動
科技周
科普月
科普學分制
科技志愿
數字科普
科教聯
科教聯簡介
深圳市科普教育基地
科普基地
科普師(雙證)
賽事
全站
知識
活動
資訊
互動
科普師
科普志愿者
微信咨詢
微信咨詢
咨詢QQ
3394522630
咨詢電話
0755-83231425
公眾號
TOP
首頁
>
知識
>
人文
對青少年體驗教育有效性的理性思考
來源:
原創(chuàng)
作者:
kepuguoy
發(fā)布時間:
2019-11-09
瀏覽次數:
1524
在網絡媒體時代,青少年
道德教育的可接受性和有效性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如何破解這一難題,體驗教育是得到較為廣泛認可
的
一種教育模式。體驗教育,是指通過實踐來認識事物,即教育對象在實踐中認知。
“體驗”包括兩個層面:即行為體驗和內心體驗,前者是一種實踐行為,是親身經歷的動態(tài)過程,是學生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后者是在行為體驗的基礎上所發(fā)生的內化、升華的心理過程,兩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對促進青少年的發(fā)展具有積極作用。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形式和過程在體驗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如果形式和過程這個基礎出現誤區(qū),參與實踐的主體內心體驗的有效性就值得質疑。試問,在虛假的形式和過程中,實踐主體用“心”去體驗,用“心”去感悟,得到的會是什么呢?
之所以提倡體驗教育,是因為隨著社會發(fā)展和時代變遷,我們的生活條件和生存環(huán)境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工業(yè)化、都市化使得孩子們越來越無法體驗到時間、空間以及自然的秩序。高度發(fā)達的物質技術使得城市孩子幾乎失去了感知四季和冷暖的能力,以及解決生計問題的能力,對歷史,對生活的艱辛存在一種陌生感。于是,體驗教育紛紛走進青少年。強調
“全人教育”,重視實際的、新穎的教育情境的體驗教育,具有游戲因素,充滿了趣味性,在可接受性方面得到大多數青少年歡迎。不可否定,從體驗教育廣泛實施的總體而言,其有效性也是不容置疑的。但是,這并不意味著體驗教育的有效性沒有檢討的空間?,F以案為例,剖析體驗教育有效性存在的一些問題。
????
案例一。我在農村出生長大,從小做家務干農活,后來讀書離開農村。盡管沒有經歷太多苦難,卻也吃過不少苦。在女兒讀小學時,有一年暑假把她送回老家生活了半個月,希望她能體驗一些生活的艱辛。她回來后,留下的都是美好的記憶。他告訴我,騎在牛背上去放牛,割水稻拾稻穗,都是那樣有趣好玩,青菜好吃,雞湯味道鮮美。這使我
“讓她體驗農村生活,感受生活不易”的愿望落空。這也引起我的思考。
????
原因一。這是
“轉移環(huán)境”,不是她真實的生活狀態(tài)。這種現象在挫折教育中經常存在。為了達到磨練意志的目的,要刻意營造困難處境。然而,體驗的主體對此了然于心,知道自己只是在這種環(huán)境經歷一場游戲而已,這種生活終究與自己無關。既然如此,一切對她只是有趣好玩,是一種值得好好享受的新鮮生活。
????
原因二。我們主觀上是希望把孩子送到農村去體驗、鍛煉,但我們的親人(父母兄弟姐妹等)卻認為,孩子好不容易回一趟老家,唯恐他受一點苦,一切都圍繞他轉,順著他,什么好吃、好玩,都由得他。結果是,他沒有了學習的壓力,沒有父母的嘮叨,過得逍遙自在,樂不思蜀。
????
案例二。
我們中心
曾經組織過一個紅色之旅夏令營,前往革命圣地接受傳統教育,過程中有一個情景讓我茫然。那是在參觀革命歷史紀念館獻花圈默哀時,幾個營員們竟然竊竊私語,更有甚者忍不住笑起來。這樣的情景想必不會是個案。個中原因,一是這段歷史對孩子們來說已是久遠和陌生,二是組織者沒有在現場營造
“儀式”所應有肅穆、莊重氛圍。
案例三。湖南衛(wèi)視曾組織過一個
“洞穴之光——孩子影響孩子”活動,引起較大社會反響。就是把6個城市
“問題”
孩子和洞穴村落的孩子一同生活,互相影響的故事。對于
“洞穴之光”活動的有效性,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我對“洞穴之光”有效性存疑。青少年的行為養(yǎng)成絕對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需經過日積月累?!岸囱ㄖ狻边@種教育方法表面上看可以對學生進行苦難教育,其實孩子根本就不會買賬,他們不會體諒組織者的苦心,只是把這樣的活動當成了一次有趣的旅游而已。幾天學習學生有新鮮感,新鮮過后怎么辦?
????
教育的過程中可以采用游戲的方式,但教育不可游戲。有人曾戲言,家庭教育把孩子教
“嬌”,學校教育把孩子教“呆”,社會教育把孩子教“壞”,雖然有失公允,但確實值得我們深思。
有教育專家提出:
“人的德行必須在自然的活動中形成,這是德行形成的第一規(guī)律。”
體驗教育需要環(huán)境,應盡量與體驗者生活緊密聯系,避免
“兩張皮”現象;確實需要營造情境時,也要與體驗內容交融。基于此,體驗教育所需“情境”,作為優(yōu)化的環(huán)境,應消除體驗者的距離感,在選擇活動內容創(chuàng)設體驗“情境”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
要讓
體驗情境
“源”于生活
。
教育與生活的關系密切相關,體驗情景教育應充分綜合現實因素,一方面是
成本
因素
。
案例三中
“洞穴之光”
的
模式
效用短,
成本高,不具普及性,難以復制;
另一方面是
用
度考量,
避免過
量
的游戲成份,
教育要
回歸
本真
,讓體驗成為自己真實生活的一部分,避免
“兩張皮”現象。體驗教育要多渠道、
多層面
、多形式
的開展
,
要
發(fā)揮學校、家庭、社會的
三方
聯動作用,形成合力
,讓體驗情景真正的源于生活,
組織者可以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體驗教育主題,創(chuàng)設體驗情境。如創(chuàng)設家庭氛圍,在學校設立實踐崗位,在社區(qū)扮演服務角色等,
創(chuàng)造出
源于生活且
高于生活的模式,
讓孩子
學會
用心體驗
生活
。
第二、重視
“儀式”在“體驗情境”中的作用。
?
儀式是通過營造一種特定的氛圍,來影響、調動青少年的情感,引導、強化價值取向。在開展培育當代青少年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主題教育活動中,應當注重發(fā)揮儀式的作用。案例二的革命歷史紀念館的獻花圈活動,本來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體驗教育活動,但由于沒有嚴肅、莊重的環(huán)境,大大削弱了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意義。
在
體驗教育中普遍存在
“儀式”的隨意性
,活動效果大打折扣??梢娀顒釉O計者應注重
儀式神圣
且
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設立
氣氛莊嚴、程式規(guī)范、意蘊深刻,具有強烈的象征意義
的儀式,對被引導者產生強烈
的心理暗示作用。
使
體驗者情感會震撼,心靈凈化,思想啟迪,
達到活動的教育目的和效果。
第三、慎重選擇
“角色互換”的體驗模式。
這里所指的
“角色互換”是特指那種把城市孩子與農村孩子互換,富家子弟與貧困家庭子女互換的體驗。這種體驗,
帶來了一定的短期效應,但
由于身份、心理狀態(tài)、情緒差異,容易導致觀察視角迥異,在
短暫的
體驗期間,難以縮短心理距離,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人格平等,反而可能強化農村和貧困家庭孩子的自卑感,城市和富家子弟的優(yōu)越感。更應警惕,可能因把握不當,巨大落差誘發(fā)弱勢一方仇恨心理的滋長。雖是個案,但已經發(fā)生受資助對象為金錢殺害資助人的悲劇。
第四、在體驗過程中引導體驗者真切
“感悟”。
體驗教育把知識學習與體驗者的生命意義關聯起來,從感性生命個體的生存實踐出發(fā),凸顯教育的實踐性、享用性和反思性表達。在師生、生生和親子互動與反思性對話中,導引體驗者融通和澄明現實世界的生活關系,誘發(fā)和喚醒道德體驗,經歷生命感動,體認美善人生,在體驗者自我成功積累的過程中逐步樹立理想與信念。在
“體驗——對話 —— 反思表達”過程中,引導者要精心設計“開放式對話”方式與內容,引導體驗者去感悟“體驗教育”內含的價值和理念,辨別是與非,對與錯,為青少年健康人格心理的逐步養(yǎng)成建構理性框架。
體驗教育已日益受到多方重視,但教育是一種動態(tài)過程,體驗教育也還在不斷探索和實踐中,存在不足和缺陷并不意外。只要我們用科學的態(tài)度正確對待,就一定能發(fā)揮體驗教育的積極作用,使其有效性得以彰顯。
?
參考文獻:
1、《挫折教育的心理解讀》 ?楊帆、彭彥琴(蘇州大學應用心理學研究所);
2、《道德體驗論》 ??劉驚鐸
3、《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人格篇》 ???王英春、聞麗編著
4、體驗教育相關論述
?
聽說,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
打賞
推廣
分享到:
喜歡此文章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打賞我們
我們將寫更多精彩的文章
近期活動
【活動招募】2024年龍華區(qū)科普嘉年華進社區(qū)系列活動第十五站走進龍華街道玉翠社區(qū)
2024-12-01 00:00 開始
深圳市龍華區(qū)玉翠社區(qū)高坳新村小廣場
?【活動招募】?2024年龍華區(qū)科普嘉年華進社區(qū)系列活動第十四站走進龍華街道油松社區(qū)
2024-11-30 15:00 開始
深圳市龍華區(qū)油松社區(qū)香緹雅苑西北2門廣場
【活動招募】2024年龍華區(qū)科普嘉年華進社區(qū)系列活動第十三站走進龍華街道和聯社區(qū)
2024-11-24 00:00 開始
深圳市龍華區(qū)和聯社區(qū)奮斗者廣場
關注我們
加入科普活動群
參加最新科普活動
認識科普小朋友
成為科學小記者
深i科普
掃描關注深i科普公眾號
推薦文章
逢冬至 識“餃”子
2024-12-20
中國茶器,何以讓世界茶人癡迷
2024-12-18
干支:紀年紀月紀日紀時 ——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fā)明創(chuàng)造
2024-12-10
“結賬”與“結帳”,孰是孰非
2024-11-30
白陶:商代文化的縮影
2024-11-30
做科普,我們是認真的!
掃描關注深i科普公眾號
加入科普活動群
參加最新科普活動
認識科普小朋友
成為科學小記者
上一篇:
STEM教育促進小學科學課堂教學變革實踐研究
下一篇:
青少年科學素養(yǎng)教育應成為校外教育的重要內容
合作單位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
科普中國
湖泊科普網
甘肅大眾科普網
廣西科協
濟南科協
龍巖科普網
深圳市慈善事業(yè)聯合會
深圳義工
中國科普網
山西科普網
深圳科學館
更多 >>
友情鏈接
飛亞達
食安科普
貝殼紅文化藝術館
文愷科技
成都科普
豆豆機器人空間站
研學教育
生態(tài)中國網
歡樂智造
深圳科博會
研究生留學
聚師網
嘉定培訓網
深圳觀鳥協會
深圳生活網
廣東科技報粵科網
國家基因庫
未來公社教育
青苗兒童口腔
九州財經網
小碼精靈
微科普
智慧氣象天文
觀度科技
雛雁部落
天鷹兄弟
深圳光明農場
科普科幻作文大賽
巨影3D打印
博爾航空
韓端機器人
織染印游城
深圳弘揚烙畫藝術
愛匯百變教育集團
萬語網
更多 >>
中國科普資源名錄網
地址
深圳市福田區(qū)上步中路1003號 深圳科學館701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招賢納士
法律聲明
廣告服務
企業(yè)合作案例
進社區(qū)
網站地圖
中國科普資源名錄網 ?版權所有
粵ICP備1912231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