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入伏,“三伏”為啥有時30天有時40天?
來源:科普中國
發(fā)布時間:2024-07-15
瀏覽次數(shù):972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是時三伏天,天氣熱如湯?!苯裉欤?月15日)正式入伏,今年的“三伏”又是40天。從2015年至2024年,已連續(xù)10年的“三伏”都是40天。

所謂“三伏”,指的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統(tǒng)稱,大約在每年公歷7月中旬到8月中下旬,正好處于小暑與處暑節(jié)氣之間,天氣最為炎熱。待到暑退出伏,早晚才漸有涼意。

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楊婧介紹,“三伏”的日期是按照我國古代歷法的“干支紀日法”確定的。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稱,天干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組成,一共10個;地支由“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組成,一共12個。

天干和地支按順序搭配,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從甲子開始到癸亥結束,可以不重復地記錄60個,俗稱“六十甲子”。當一輪結束后,再從頭開始,進行新一輪的記錄,如此循環(huán)不絕。由于天干是10個,所以每隔10天就出現(xiàn)一個帶有“庚”字的日子,稱為“庚日”。

我國傳統(tǒng)歷法規(guī)定,從夏至日開始數(shù)起,數(shù)到第三個“庚日”就進入初伏。初伏和末伏固定都是10天,中伏則不固定,有時是10天,有時是20天。

為何中伏會有長有短?楊婧解釋說,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xiàn)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xiàn)5個庚日時,中伏為20天。

以今年為例,6月21日夏至,從夏至日算起,第一個庚日是6月25日(庚申日),第二個庚日是7月5日(庚午日),第三個庚日是7月15日(庚辰日),第四個庚日是7月25日(庚寅日),第五個庚日是8月4日(庚子日),8月7日立秋,所以今年在夏至與立秋之間有5個庚日,中伏就為20天。而在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8月14日(庚戌日)才進入末伏。

本世紀至今以來,僅有2004、2006、2008、2010、2012和2014這6個年份的“三伏”是30天,其他18個年份的“三伏”都是40天,其中,2015年至2024年,更是連續(xù)10年的“三伏”都是40天。

“入伏后一般以‘桑拿天’為代表,對公眾來說,一定要做好針對性應對,注意防暑降溫,盡量安然度夏?!睏铈赫f。

策劃制作

來源丨新華社

責編丨王夢如

審校丨徐來 林林


歡迎掃碼關注深i科普!

我們將定期推出

公益、免費、優(yōu)惠的科普活動和科普好物!

聽說,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
做科普,我們是認真的!
掃描關注深i科普公眾號
加入科普活動群
  • 參加最新科普活動
  • 認識科普小朋友
  • 成為科學小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