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科普:“冰箱”、瓷枕、竹汗衫 探秘中國古人消暑妙招
來源:中新社
發(fā)布時間:2023-07-19
瀏覽次數(shù):1352

史上最熱”酷夏正攜滾滾熱浪席卷北半球,空調(diào)、冰飲等“降溫神器”成為今夏必備。在安徽博物院眾多館藏文物中,許多不同年代的文物都有“清涼”屬性。透過它們,可見中國古人的“花式”消暑妙招。


  春秋時期的青銅器吳王光鑒1955年在安徽壽縣出土,是安徽博物院鎮(zhèn)館之寶之一。根據(jù)鑒內(nèi)銘文,該鑒由吳王光下令鑄造。吳王光鑒圓腹平底,口沿處附有兩只獸首耳,腹部裝飾羽翅紋,出土時內(nèi)配有尊缶(中國古人用的一種盛酒器)和匜形勺(用于舀酒)。


2023年7月13日,人們在安徽博物院參觀“吳王光鑒”?!?/span>中新社記者 韓蘇原 攝


  據(jù)安徽博物院副研究館員王育茜介紹,鑒在中國古代是重要的水器,早期可以盛水以洗浴,貯水藉以照面,春秋時期出現(xiàn)了冰酒功能。把窖藏的冰塊放到鑒中,就成了一臺實用的“冰箱”,吳王光鑒是中國目前已出土文物中最早的“冰箱”。


  王育茜說,2500多年前的盛夏,古人將尊缶置于鑒內(nèi),并將缶腹外壁與鑒腹內(nèi)壁的四環(huán)相連,予以固定,再將冰塊置于鑒中,為尊缶內(nèi)的酒漿降溫,配合匜形勺進行取用,便能享受到清涼的冰酒。


  酷暑天,中國古人除了能喝冰飲,還能睡涼覺,安徽博物院收藏的瓷枕——宋三彩臥女抱鵝枕就有此功效。其造型為一位美人側(cè)臥小憩,頭戴綠冠并以金飾點綴,身著交領長裙,外披綠色對襟長衫,衣裙上印有梅花形花紋,左手撐面,懷中抱著一只白鵝,神態(tài)安然,雅趣十足。


2023年7月13日,人們在安徽博物院參觀“宋三彩臥女抱鵝枕”(左上)?!?/span>中新社記者 韓蘇原 攝


  據(jù)安徽博物院文博館員李湘介紹,瓷枕是宋人夏季的消暑良伴,李清照《醉花陰》里描寫的“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就提到了瓷枕的納涼功效。安徽博物院里的這件三彩臥女枕裝飾有牡丹、白鵝、一束蓮,寄予了古人祈盼婚姻幸福合美、家族興旺繁盛之愿。在古代,此類瓷枕又被用于婚嫁,一般成對出現(xiàn)。


  比起現(xiàn)代人用的棉花枕、乳膠枕,硬邦邦的瓷枕如何保持舒適度?李湘說,該瓷枕設計成如意的造型,高15厘米,枕面略有弧度,并向美人身后一側(cè)微微傾斜,“不僅精美,更利于安睡”。


  如果說“冰箱”“玉枕”是大戶人家才有,那竹汗衫則更接“地氣”。竹子內(nèi)空心,導熱系數(shù)比較低,具有冬暖夏涼的功效,如此經(jīng)濟實惠的竹制品便成了人們的避暑神器。目前,安徽博物院藏有四件竹汗衫,均于20世紀50年代在皖南(古徽州地區(qū))征集。


  據(jù)安徽博物院副研究館員吳艷介紹,在元代就有關于竹汗衫的記載,由極細小的竹絲制成,因竹細如絲,亦稱“竹絲衣”。各地竹汗衫的型制較為固定,或?qū)篑R褂,或?qū)篑R甲,衣服邊緣處均用布料鑲邊,長袖衫腋窩處為了服帖,沒有直接無縫編織,而是開口再縫合。


資料圖為安徽博物院收藏的近代竹編汗衫。安徽博物院 供圖


  什么人需要穿竹汗衫呢?吳艷說,古代文人士大夫講究儀容整潔,悶熱天氣,衣服滿是汗?jié)n有礙觀瞻,所以竹汗衫成了他們常用的消暑衣物。另外,戲曲演員、道士等由于職業(yè)需要也離不開竹汗衫。“它們不僅是別致的工藝品,更是我們研究服飾文化、了解古人消暑方式的珍貴資料。”(完)


歡迎掃碼關注深i科普!

我們將定期推出

公益、免費、優(yōu)惠的科普活動和科普好物!


聽說,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
做科普,我們是認真的!
掃描關注深i科普公眾號
加入科普活動群
  • 參加最新科普活動
  • 認識科普小朋友
  • 成為科學小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