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科普:天天喊減肥,為何下不去
來源:生命時報
發(fā)布時間:2022-06-28
瀏覽次數(shù):658

世界上有龐大的肥胖人群,大多數(shù)人有志減肥,但很多人以失敗告終。雖然市面上“新”的減肥方法層出不窮,但真正有效的少之又少,且有副作用。

上期我們說了,儲存脂肪是人類的進化優(yōu)勢,那減肥就是人類與自己的優(yōu)勢做“斗爭”,其艱難程度可想而知,大多數(shù)人減肥失敗也在情理之中了。如何判斷是否減肥失???簡單兩個字:反彈,即減掉的體重又長了回來,而成功減肥為減掉體重的5%或更多,并保持一年以上。

關于減肥失敗的原因說法很多,如缺乏意志力、饑餓感難忍、急于求成、鍛煉方法不當、飲食習慣難改、年齡大代謝率低等,但都沒說到點子上。1944~1945年著名的“明尼蘇達饑餓研究”為揭開減肥失敗的神秘面紗,開了一個了不起的頭。該研究由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兩個博士主持,他們從200名志愿者中選中36名健康男性受試者,讓其參加為期近一年包括三個階段的研究:

階段1(12周基線對照期):收集每一名受試者的生理和心理數(shù)據(jù);每天每人攝入熱量3200千卡左右;階段2(24周饑餓實驗期):實驗目標是每名受試者在此階段體重下降達到25%,每天每人攝入熱量下降到1560千卡左右。受試者的能量攝入又進一步劃分4個層次,每個層次被分為幾個小組接受不同蛋白質和維生素的補充,旨在擬定出最佳營養(yǎng)方案;階段3(8周不限量康復期):受試者的飲食量不受限制,但攝入的食品被詳細記錄。當時的研究成果對如今的肥胖人群減肥仍有借鑒之處:

1.限食對人的生理(如基礎代謝率下降40%,人驟然“變老”)、心理(如出現(xiàn)憂郁)、社交(變得孤僻)以及對食物的渴望都產生巨大影響。2.停止限食15~20周后,體重才有所恢復。3.停止限食后很長一段時間會更加饑腸轆轆,大吃狂吃的欲望很難克制。4.停止限食后的13周,受試者除了睡覺就是吃,每人每天攝入熱量平均高達5218千卡。5.停止限食后最先恢復的全是脂肪,肌肉要很長一段時間后才能恢復。

《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上發(fā)表的一項研究則揭示為什么節(jié)食后很長時間,人還會有狂吃的欲望。該研究招募了一批平均體重在94.05公斤的受試者,起初,研究人員在受試者進食早餐后,對他們與饑餓和食欲有關的激素做了測試,然后受試者參加為期10周的以低能量(每天500~550千卡)節(jié)食為主的干預,受試者平均減重約14%,即13.05公斤。第10周,研究人員又對受試者有關激素做了測試,發(fā)現(xiàn)刺激饑餓和食欲的激素水平明顯提高。隨后受試者又參加了一年的“保持減肥體重”干預: 定期做營養(yǎng)咨詢,但對飲食不做具體規(guī)定,研究人員同時鼓勵受試者每天進行3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一年后,再對受試者們的體重及相關激素做檢測,結果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受試者體重反彈,平均增重約為減掉體重的一半。此外,研究還發(fā)現(xiàn),以下兩個激素指標對體重變化起著主導作用。

瘦素:作用是告訴身體,脂肪的含量是多少。10周干預后,它下降約67%。而瘦素水平下降,食欲會增加,基礎代謝率下降。干預一年后,它的水平比研究開始時還要低33%。隨著受試者體重的增加,瘦素水平才會慢慢恢復。

生長素:作用是刺激饑餓感。干預后它的水平立即上升,干預一年后,它的水平高于干預前。

這些激素變化表明,人對體內脂肪和體重下降非常敏感。一旦發(fā)覺兩者明顯下降,馬上刺激食欲來提醒身體多攝入食物以維持原來的體重。這種人體表現(xiàn)出的“自私”現(xiàn)象要從進化論理解。在漫長進化中,食物來源往往不足,體重或體脂的減少對生存和傳宗接代造成主要威脅,保持或提高體重及體脂的功能逐步在人類進化過程中被保留了,于是這些決定物種生死存亡的進化優(yōu)勢功能使今天的肥胖人群“越減越餓”“越減越重”,失敗告終?!?/p>



歡迎掃碼關注深i科普!

我們將定期推出

公益、免費、優(yōu)惠的科普活動和科普好物!


聽說,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
做科普,我們是認真的!
掃描關注深i科普公眾號
加入科普活動群
  • 參加最新科普活動
  • 認識科普小朋友
  • 成為科學小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