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探秘:人類和外星文明相遇的概率極小,但另一種可能更顛覆認知
發(fā)布時間:2021-04-07
瀏覽次數(shù):1473
宇宙探秘:人類和外星文明相遇的概率極小,但另一種可能更顛覆認知

對于頭頂那片浩瀚的星空,人類的感情一直是復雜且多變的。在茹毛飲血的蠻荒時代,因為對世界認識程度不夠深刻,人類對于星空的感情是崇敬和恐懼。

科學家:人類和外星文明相遇的概率極小,但另一種可能更顛覆認知

?

時光荏苒,滄海桑田,隨著人類科技水平的不斷發(fā)展,宇宙也漸漸褪下神秘的偽裝,人類對于星空的畏懼和崇敬,開始逐漸變成了好奇與渴望。

今天,在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的努力之下,我們已經知道可觀測宇宙的直徑是920億光年,在這驚人的空間中錯落分布著3000多億個“銀河系”,而每個“銀河系”中至少有幾千億顆“太陽”,幾億顆類似于地球的宜居行星。

科學家:人類和外星文明相遇的概率極小,但另一種可能更顛覆認知

?

而如此一來問題便出現(xiàn)了:既然宇宙中的宜居行星如此之多,為什么我們沒有至今沒有在宇宙中發(fā)現(xiàn)外星智慧生命,甚至是外星簡單生命存在的痕跡呢?

是因為生命非常罕見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無論從哪方面來看,地球都是一個非常普通的宜居行星,既然地球能夠孕育生命和智慧生命,那么其他宜居行星沒有任何理由孕育不出。

科學家:人類和外星文明相遇的概率極小,但另一種可能更顛覆認知

?

既然不是生命極為罕見,那么為什么我們沒發(fā)現(xiàn)他們呢?一項發(fā)表在《天文學》(Astronomy)雜志上的研究表明,和外星人相遇的概率,要遠比我們想象中低得多。

從1960年左右開始,科學家們就曾多次制定地外文明搜尋計劃,不僅用望遠鏡陣列對整片星空進行“監(jiān)聽”,甚至干脆直接將人類和地球信息送往宇宙深處。

科學家:人類和外星文明相遇的概率極小,但另一種可能更顛覆認知

?

可遺憾的是,人類這幾番倒騰并沒有取得預期的回報,除了一些似是而非的信號之外比如“Wow!”信號,人類根本沒有任何收獲。

不過一無所獲并沒讓人類的搜尋激情褪去,因為我們知道宇宙浩瀚無垠,而且我們尋找的手段其實也非常有限。

科學家:人類和外星文明相遇的概率極小,但另一種可能更顛覆認知

?

按照科學家的計算,若將地球作為中心點畫一個直徑33000光年的球體,人類大半個世紀的探索范圍,其實只是這個球體的0.00000000000000058%。

要知道,這個球體包含了銀河系恒星最密集的區(qū)域,以及部分河外星系,倘若生命在宇宙中具有普遍性,那么該范圍內幾乎必然存在外星文明。

科學家:人類和外星文明相遇的概率極小,但另一種可能更顛覆認知

?

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科學家指出,人類可以分為5個方向搜尋、判別外星文明信號,這5個方向分別是,功率、位置、頻度、激化、帶寬。

根據(jù)計算機模擬顯示,直徑33000光年的球體體積約是6.4x10^116m5Hz2 s/W。要是將它比作無垠大海,那么人類目前已經明確探索過的區(qū)域,不過是退潮后沙灘上留下的水洼。而如果將其看作地球,那么人類已探索的面積不過和火柴盒差不多大。

科學家:人類和外星文明相遇的概率極小,但另一種可能更顛覆認知

?

科學家指出,近些年隨著觀測設備和觀察技術在不斷革新,對宇宙中一些異常信號的識別精度和效率也在同步增加。

例如默奇森廣角陣列,就曾在2019年進行過一次長達150分鐘的搜索,這次搜尋覆蓋的范圍和精度,已經超越來之前所有探索行動的總和。

科學家:人類和外星文明相遇的概率極小,但另一種可能更顛覆認知

?

雖然所有東西似乎都在向好的方面發(fā)展,但是先別激動,因為就目前來看,人類所做的一切努力不亞于大海撈針。

和尋找外星文明存在的痕跡相比,牛津大學的科學家們使用的方法看起來似乎更加靠譜,他們并沒有直接尋找痕跡,而是對外星文明存在的可能性進行了嚴謹?shù)耐评怼?/p> 科學家:人類和外星文明相遇的概率極小,但另一種可能更顛覆認知

?

簡單來說,他們并不是要在大海中撈“針”,而是轉身確定大海中是不是真的有這根“針”的存在。

在結合了許多觀測數(shù)據(jù),并將其代入“德雷克方程”計算之后,他們得到了一個讓人有些絕望的結論:銀河系中,只有人類一種智慧生命存在的概率是五分之三。

科學家:人類和外星文明相遇的概率極小,但另一種可能更顛覆認知

?

此外,科學家們還指出了另一種細思極恐的可能——外星文明到處都是,但人類發(fā)現(xiàn)不了。

別以為這種可能的真實性很低,要知道人類在不到300年的時間里,就實現(xiàn)了翱翔藍天、走出地球等一系列看似無法完成的事情。

科學家:人類和外星文明相遇的概率極小,但另一種可能更顛覆認知

?

所以,倘若一個文明能夠持續(xù)發(fā)展幾十萬年,那么他們完全有能力將一塊宇宙區(qū)域封鎖起來,然后去研究其中低級文明的發(fā)展演化,就像人類建造實驗室,將小白鼠置于其中研究它們的發(fā)展演化一樣。

其實除了這個可能之外,還有一種可能能夠解釋人類為什么沒在宇宙中發(fā)現(xiàn)外星文明的痕跡——那就是他們根本就不存在。不過這里的“不存在”指的并不是宇宙中沒有孕育,而是沒有被設定存在。

科學家:人類和外星文明相遇的概率極小,但另一種可能更顛覆認知

?

啥意思?簡單來說,有科學家懷疑當前宇宙是一個虛擬程序,這個程序中只有人類這一種智慧生物代碼,所以我們才找不到宇宙同伴。

這顛覆認知的觀點并不是某個名不見經傳的科學家提出的,而是許多知名科學家都是這么認為的,比如牛津大學的尼克·博斯特羅姆教授。

科學家:人類和外星文明相遇的概率極小,但另一種可能更顛覆認知

?

尼克·博斯特羅姆表示,他和他的團隊經過縝密的邏輯分析,得到人類當前處于虛擬世界中的概率近乎為100%。

耐人尋味的是,SpaceX的首席執(zhí)行官馬斯克也贊同這一觀點,而這難免讓人產生一些陰謀論:作為精英階層的他,是不是知道某些普通人不知道的秘密,繼而才支持這一觀點的呢?


關注【深圳科普】微信公眾號,在對話框:
回復【最新活動】,了解近期科普活動
回復【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動
回復【研學營】,了解最新科普研學營
回復【科普課堂】,了解最新科普課堂
回復【科普書籍】,了解最新科普書籍
回復【團體定制】,了解最新團體定制活動
回復【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詳情
回復【觀鳥知識】,學習觀鳥相關科普知識
回復【博物學院】,了解更多博物學院活動詳情
?

聽說,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
做科普,我們是認真的!
掃描關注深i科普公眾號
加入科普活動群
  • 參加最新科普活動
  • 認識科普小朋友
  • 成為科學小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