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初的一天,天氣晴朗,我們來到郊外,看看星星。請注意看,天黑后,星星們是怎樣出來的?是一起出來的嗎?
天色變暗,亮星先出來,隨著天色越來越暗,更多的星星出現(xiàn),天都黑下來,滿天都是星星了。
晚上,星星們的出現(xiàn),好像是在賽跑,亮星跑得快,最先出現(xiàn);暗星跑得慢,后面才露面。
賽跑時,我們把跑在最前面的叫做第1名,第2個叫做第2名,第3個叫做第3名……,名次越大,跑的越慢,越在后面,名次越小,跑得越快,越在前面。
大約在公元前129年,古希臘天文學(xué)家,伊巴谷(Hipparchus,190-120BC)就按晚上星星們出現(xiàn)的次序給星星分了等,把最先出現(xiàn)的最亮的星,叫做1等星,而后出現(xiàn)的,是2等星,接下來是3等星,4等星,5等星,最后是肉眼能看到的最暗弱的星,為6等。這種根據(jù)星星相對亮度不同,給星星分的等級,叫做星等。星等是表示天體相對亮度的數(shù)值,代表符號為m,因?yàn)樾堑鹊挠⑽臑閙agnitude,m是magnitude的第一個字母。
大約到了公元后140年,古希臘天文學(xué)家托勒密(?Claudius Ptolemy,100-170AD)把伊巴谷的星等概念編入了自己的書《天文學(xué)大成》(Almagest)中。這樣一直持續(xù)了1400多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