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我們就重來!” ——記2021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徐志剛-
作者:沈春蕾
發(fā)布時間:2021-05-12
瀏覽次數:1127
“不行,我們就重來!” ——記2021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徐志剛-

?

徐志剛在實驗室調試智能裝備。受訪者供圖

■本報記者 沈春蕾

解放低端重復和危險行業(yè)勞動力、提高生產質量和效率、變革傳統工業(yè)模式……這是徐志剛和團隊立下的一些目標,如今正在變成現實。

徐志剛是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智能產線與系統研究室主任。十多年來,他和團隊利用安全自動化技術,為危險制造行業(yè)健康發(fā)展提供了支撐。他們研發(fā)的航天器空間環(huán)境模擬測試技術,服務于“天宮一號”“嫦娥五號”等航天工程。

徐志剛常說:“我就是一名普通的科技工作者。我的研究要能為國家建設出點力,會讓我感到很自豪。”

初生牛犢不怕虎

2003年末,還是一名助理研究員的徐志剛接到了一項特殊任務——研制過期啟爆藥大當量銷毀裝備。

“當時我對這個領域知之甚少,不知道該裝置的工作過程存在危險,也不知道技術難度有多大。”年輕的徐志剛就這樣憑借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闖勁,與另一名同事開展攻關,經過多次設計、反復計算、設備完善,最終成功研制出滿足苛刻要求的安全銷毀設備,并在國內多個場所推廣應用。

這一次研制過期炸藥銷毀設備讓徐志剛意識到,我國危險易爆產品生產企業(yè)的自動化程度還有很大提升空間,現有生產方式存在很多隱患和風險。他認為,運用先進自動化技術是未來解決行業(yè)安全生產問題的必然趨勢。

然而,這一過程中存在諸多難題。例如,危險易爆品安全自動化生產技術的研發(fā)就存在無資料可查、無實物可參照、設計安全要求高、涉及學科門類多、技術可靠性難保證等多重困難。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盡管前路坎坷,徐志剛仍毅然帶著團隊進入偏遠山區(qū)的危險品生產工廠,進行調研和研發(fā)。

功夫不負有心人。兩年后,徐志剛團隊設計制造的第一條自動化生產線終于建成了,為相關產業(yè)告別“人海戰(zhàn)術”提供了智能化解決方案。行業(yè)生產模式的變革從此拉開了序幕。

量身定制生產線

一條生產線往往由幾十臺甚至上百臺設備和復雜的控制管理系統組成,加上每家企業(yè)的情況和要求不盡相同,設計方案都要從實際出發(fā)量身定制,做到最優(yōu)化。從生產試運行到穩(wěn)定可靠安全生產,過程極為艱辛,科研人員無法做到一勞永逸。

“不行,我們就重來!”每當覺察到方案中可能存在不確定性,徐志剛總會堅定地說出這句話。

如今,在現代化生產車間里,可見大型裝備部段有序對接。對接過程就好像機器可以“看到”接口,自動調整位置后精準地接在一起,過程僅需幾分鐘。

徐志剛告訴《中國科學報》:“在自動化技術出現之前,這項工作一般需要4名技術工人花上數小時才能完成?!?/p>

“自動化生產線就是把原來的工人‘趕出’生產車間?!毙熘緞偨忉尩?,我國仍有不少工人在車間從事危險工作,自動化生產線可以減少這些工人的數量,讓勞動力從事更有價值的工作。

為此,徐志剛團隊深入一線、親力親為,最終實現危險工位的無人化生產,惡劣環(huán)境生產人員減少75%以上,產品性能一致性達到98%以上。從2005年第一條危險品自動化成套生產線建成至2020年的15年間,團隊累計為10余家企業(yè)提供相關服務,完成了20多套自動化生產線的設計建造。

“你們忙得過來嗎?”

2018年4月,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組織了一場現場交流會,邀請參會者前往南方某大型裝備制造公司的生產車間,觀摩一條自動化生產線。交流會期間,總能見到一位穿行于人群中的東北大哥,挨個分發(fā)自己的名片。“我是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智能產線與系統研究室的徐志剛,請多指教!”

“徐老師,您不需要打廣告了吧,誰不知道這套自動化生產線是你們做的?”參會者中有人調侃道。

徐志剛告訴《中國科學報》:“交流會可以結識潛在客戶,發(fā)名片也是一種自我推銷的方式?!?/p>

從2016年開始,就有很多企業(yè)慕名而來,找徐志剛團隊做整體方案論證,每年的合同金額也從千萬元躍升到億元?!耙豢跉饨恿诉@么多科研任務,你們忙得過來嗎?”該所所長于海斌忍不住關切地問徐志剛。

項目推進中,當團隊在動輒二十幾個小時連續(xù)工作后出現懈怠時,徐志剛的口頭禪是“黨員和我先上”。

他常開玩笑說:“我們坐標在沈陽,節(jié)奏堪比北上廣深?!眻F隊中年輕的科研人員均有一個月連軸轉沒有休息日的記錄?!啊?96’是經常的,我們拼的就是時間和進度?!逼鋵?,徐志剛也擔心大家身體吃不消,甚至會“強迫”團隊成員周日必須休息。

近年來,徐志剛團隊歷經無數次艱辛探索,不僅打造了一系列特殊產品自動化、網絡化與數字管控的總裝生產線,還在航天器地面仿真測試裝備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項成果。

比如,團隊成功研制了國內首套高精度失重運動航天模擬器, 為“天宮一號”—“神舟八號”和“天宮二號”—“神舟十一號”一次性對接成功提供了地面測試技術;成功研制了失重運動狀態(tài)全真模擬試驗臺,可以在地面完成月軌狀態(tài)下對接、保持、分離和樣品轉移等全過程的高精度模擬試驗,為“嫦娥五號”成功對接及樣品轉移提供了試驗技術支撐。

據悉,徐志剛團隊的相關成果先后被中國兵器工業(yè)集團等單位指定為樣板工程和交流學習點。徐志剛也獲得了國務院特殊津貼、中國科學院第二屆“科苑名匠”、沈陽市十佳科技創(chuàng)新帶頭人、2021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他和團隊還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發(fā)展獎等國家級和省部級獎勵10余項。

對徐志剛而言,這些榮譽和稱號已經是過去時。未來任重道遠,他和團隊還將砥礪前行。

《中國科學報》 (2021-05-12 第1版 要聞)


關注【深圳科普】微信公眾號,在對話框:
回復【最新活動】,了解近期科普活動
回復【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動
回復【研學營】,了解最新科普研學營
回復【科普課堂】,了解最新科普課堂
回復【科普書籍】,了解最新科普書籍
回復【團體定制】,了解最新團體定制活動
回復【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詳情
回復【觀鳥知識】,學習觀鳥相關科普知識
回復【博物學院】,了解更多博物學院活動詳情

聽說,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